李贺生于德宗贞元六年(公元790年),卒于宪宗元和十一年(公元816年)。李贺于宪宗元和五年(公元810年)始官太常寺奉礼郎,掌君臣版位,以奉朝会、祭祀之礼(《新唐书·百官志》),也有可能听到李凭的弹奏。
另外,顾况有一首七古《李供奉弹箜篌歌》,描写很细致,乐器如何,动作如何,李供奉的仪态身材如何,声音如何,效果如何,以及天子和王侯将相喜爱的程度如何,一一写来,如同一篇实录,可见顾况是亲自听过李供奉弹奏的。供奉,特指以某种技艺或姿色侍奉帝王的人,李供奉是以善弹箜篌侍奉皇帝的。从诗中的描写看来,似是女性,如“指剥葱,腕削玉”。五代前蜀王建墓棺座浮雕,有弹箜篌图,弹奏者的服饰表明是女性。《古诗为焦仲卿作》:“十五弹箜篌”,也是妇女弹箜篌。是不是箜篌专由女人弹奏?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那么,这首诗的李供奉是否李凭呢?
先看弹奏的乐器,“箜篌”是弹弦乐器,分卧式(七弦)、竖式(二十三弦)两种。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裴骃集解引徐广曰:“应劭云:武帝令乐人侯调始造箜篌。”《隋书·音乐志下》:“今曲项琵琶、竖头箜篌之徒,并出自西域,非华夏旧器。”《旧唐书·音乐志》:“箜篌,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,以祠太一。或云侯辉所作,其声坎坎应节,谓之坎侯,声讹为箜篌。……旧说亦依琴制,今按其形,似瑟而小,七弦,用拨弹之,如琵琶。竖箜篌,胡乐也,汉灵帝好之。体曲而长,二十有二弦,竖抱于怀,用两手齐奏,俗谓之擘箜篌。凤首箜篌,有项如轸。”(“二”“三”形近,每易互讹。如《书》:“咨女二十有二人。”王引之《经义述闻》曰:“上‘二’字当作‘三’,传写者脱去一画耳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:“二都得百里者百。”汲古阁本作“三都得百里者百。”《礼记》:“舜葬苍梧之野,盖三妃未之从也。”《后汉书·赵咨传》作“二妃不从”。沈钦韩《疏证》曰:“‘二’当作‘三’。”)日本正仓院保存两张。可见箜篌是中国本土的乐器,竖箜篌则是胡乐器。顾况和李贺所写的都是竖箜篌,顾况诗曰“起坐可怜能抱撮”,显然是竖箜篌。李贺诗曰“二十三丝动紫皇”,也是竖箜篌。这似乎为他们是同一人提供了一点证据,但仅凭这一点不能做结论。再从时代看,顾况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(公元727年),约卒于宪宗元和十一年(公元816年),享年九十。据《唐才子传校笺》及《唐五代文学编年史》考证,顾况于德宗贞元三年(公元787年)以秘书郎征入朝,贞元五年(公元789年)贬授饶州司户参军。顾况在京师期间,李贺尚未出生。现在把他们三人在京师的时间排列如下:
德宗贞元三年(公元787年)顾况以秘书郎征入朝
德宗贞元五年(公元789年)顾况贬授饶州司户参军
德宗贞元六年(公元790年)李贺生
宪宗元和五年(公元810年)李贺始官太常寺奉礼郎
宪宗元和八年(公元813年)李贺东归昌谷